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你呢?

2021我们与您携手共赢,为您的企业形象保驾护航!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

数字化破除瓶颈

2024-07-12 14:08:05 本站

“普惠金融面对的是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数量有上亿规模,包括但不限于县域小微企业、‘三农’及个人消费等大量的小微企业和个人,单靠银行传统的信贷方式不能有效支持这种金融需求。”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分析称,数字普惠金融是将数字技术、数字金融应用于普惠金融,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将为量大面广的普惠金融需求提供有力有效的金融支持和服务。

“比如过去一些中小微企业通过传统信贷方式无法获得授信,但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机遇,银行可以全面长周期地了解中小微企业的业务发展、信用情况,能够把这些中小微企业纳入支持范围。由于数字金融的支持,金融机构可以在边际成本不高但是边际收益不变的情况下为普惠客户提供金融支持。”刘英说。

从融资成本看,中国银行研究院分析称,一直以来,在传统模式下普惠金融运营成本高企,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采取传统模式开展信贷业务时,普惠金融单件运营成本并不显著低于大中企业信贷,单件贷款运营成本均在数千元到万元水平,但利息收入却呈现量级差距。伴随着业务的专业化、数字化转型,普惠金融的运营成本持续下降。比如,设立专营机构,专业人员依托专属产品、专门流程和专业审批模式办理普惠金融业务;针对圈链模式、专业市场、产业集群进行批量营销和授信;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线上申请、模型审批,实行全流程线上运营。

《意见》中提出,发挥普惠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作用,在普惠金融重点领域服务中融入绿色低碳发展目标。

具体来看,《意见》提出要引导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农业企业、农户技术升级改造和污染治理等生产经营方式的绿色转型提供支持;探索开发符合小微企业经营特点的绿色金融产品,促进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和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支持农业散煤治理等绿色生产,支持低碳农房建设及改造、清洁炊具和卫浴、新能源交通工具、清洁取暖改造等农村绿色消费,支持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推动城乡居民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丰富绿色保险服务体系。

在此之前,2022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强调“促进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科创金融等融合发展,提升政策精准度和有效性”。

谈及普惠金融要融入绿色低碳发展目标的原因,刘英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绿色低碳有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减少投资活动所带来的全球气温上升及其他环境威胁。让所有人平等地享受可持续发展,这与普惠金融业务及绿色金融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普惠金融支持上亿的市场主体企业及上亿的个人消费者,在普惠金融服务中融入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可以平衡社会、经济和环境需求,实现全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绿色增长。”

近年来,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趋势显著。

新网银行相关人士总结称,从该行的实践看,小微企业进行绿色转型主要有两方面难点:一是资金限制,绿色转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更换陈旧的生产设备、安装能源节约型系统、进行废物管理改进等,对小微企业而言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二是人才储备不足,市场上绿色人才较少,小规模经营的企业难以配备专业的绿色、低碳技术人才,也难以提供相应培训,员工培训和参与对于绿色转型至关重要,但碍于成本、人力等诸多原因,小微企业一般较难提供绿色转型发展相关专业培训。

刘英建议,金融机构应创设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兼顾的金融产品。在金融产品服务对象、服务路径和服务方法上,需要兼顾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的特征,创设能够兼顾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的产品与服务。

“小微企业绿色发展需结合融资难问题进行综合考虑,数字普惠金融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提供了可能。绿色数字普惠金融是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的路径。”新网银行相关人士建议,“金融机构应大力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如新网银行就是运用数字技术实现全线上非接触展业,并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精准地识别具有绿色特征的小微企业,践行绿色可持续经营模式,持续建设碳中和银行。”

刘英亦指出,金融机构可将数字金融与普惠金融、绿色金融进行融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金融在金融风险防范、信用贷款支持、批量支持及全过程、全流程、全周期的金融支持和风险防控中的作用,将数字金融内嵌于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支持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当中。

“另外,为兼顾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的金融机构提供财税支持。对于同时提供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的金融机构及金融业务要大力鼓励和支持,可以考虑在财政贴息贷款、货币政策工具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鼓励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的融合发展。”刘英表示。

u=1250461154,3706068321&fm=253&fmt=auto&app=138&f=JPEG.jpg